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高科技產品與服務逐漸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近期在農村地區(qū)出現(xiàn)的一些現(xiàn)象卻讓人深感憂慮。一些商家打著高科技的旗號,大肆推銷所謂的量子賦能技術,聲稱該技術能為農作物種子注入神奇能量,進而幫助農民實現(xiàn)增產增收。然而,這些天花亂墜的宣傳背后,卻隱藏著諸多問題和陷阱。
據(jù)央視新聞報道,這些宣傳大多離譜且缺乏科學依據(jù)。所謂的“量子能量艙”雖然被吹得神乎其神,實際上只是一個普通設備,根本無法達到增產增收的效果。更有甚者,一些公司利用部分農民貪圖小便宜的心理,設計營銷陷阱,嚴重損害了農民的經濟利益。
中國科學院專家在接受采訪時明確指出,當前量子技術的應用條件非常苛刻且成本高昂,尚不可能用于農業(yè)增產。因此,商家所宣稱的量子賦能技術,只是打著高科技的幌子,進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
這種虛假宣傳危害多多。它讓農民的期待落空。農民們懷著對高科技的信任,購買了這些被吹得天花亂墜的產品和服務,最終卻發(fā)現(xiàn)并無實際效果,這無疑對他們是一種傷害。虛假宣傳還擾亂了市場秩序。商家通過夸大其詞、虛假宣傳等手段獲取市場份額,這不僅損害了其他誠信經營者的利益,也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原則。此外,虛假宣傳還可能引發(fā)農民對新技術產生誤解和抵觸情緒。人們一旦發(fā)現(xiàn)所謂的量子賦能技術只是一場騙局,很可能會對新技術和新事物產生抵觸情緒,這將對我們推廣、普及高新科技產生無形的障礙。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僅要譴責商家的不道德行為,更要反思市場監(jiān)管的缺失。商家之所以敢如此大膽地宣傳,既源于對利益的追求,也暴露出市場監(jiān)管的漏洞。因此,要加大市場監(jiān)管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虛假宣傳和欺詐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同時,有關部門也需要加強科普宣傳,提高農民對高新科技的認識和判斷能力。只有不斷培養(yǎng)、提高農民的科技素養(yǎng)和鑒別能力,才能讓他們在面對虛假宣傳時保持清醒的頭腦,作出正確判斷。
高科技不是“坑農”遮羞布,量子賦能農作物種子的虛假宣傳,顯然違背基本的科學常識。我們應共同努力營造一個誠信、公平、有序的市場農資環(huán)境,讓農民真正享受到科技帶來的福祉。
(2024年4月23日《河南日報》余明輝)
編輯:吳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