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煒
1940年,國民黨頑固派對陜甘寧邊區(qū)實行殘酷的軍事包圍和經(jīng)濟封鎖,在東起宜川西至寧夏1000多公里的防線上,修筑了幾千個碉堡,“壘筑山變色,丁抽路斷行”。那時的延安,“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zhàn)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在冬天沒有被蓋……”八路軍官兵和群眾只能以野菜充饑。
彭德懷作為八路軍的副總司令,堅持和根據(jù)地的群眾一樣吃糠咽菜,周圍的同志為了照顧他的身體,有一次在他的野菜糊中多加了一把雜和面兒,卻受到了他的嚴厲批評。彭老總說:“我彭德懷參加共產(chǎn)黨,黨給我唯一的‘特權’,就是帶頭吃苦?!?/p>
黨章明確要求共產(chǎn)黨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中國共產(chǎn)黨廉潔自律準則》也強調(diào),共產(chǎn)黨員要“堅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獻”。這是共產(chǎn)黨員高于常人、嚴于常人的政治標準。帶頭吃苦,是老一輩革命家獨特的“特權觀”,也是老一代共產(chǎn)黨人對待“特權”的普遍態(tài)度。
1960年是國家最困難的一年,毛澤東帶頭不吃肉,他一連7個月不吃肉,有時候緊張工作一天,只吃一盤馬齒莧或炒菠菜,由于營養(yǎng)不良,缺少蛋白質(zhì),毛澤東和很多干部群眾一樣得了浮腫病,一時間,他的腳背和小腿肌肉都失去了彈性。他認為國家有困難,自己應該帶頭節(jié)省,帶頭吃苦。延安時期,朱德帶領工作人員到南泥灣勘察,晚上在一個破窯洞宿營時,他悄悄睡在門口的鋪位,給大家擋風。從國統(tǒng)區(qū)來的外國記者要采訪當時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陳云,卻看見他挑著一擔馬糞正向山上走去。
開國上將蕭克在其個人回憶錄中講:“戰(zhàn)爭年代,誰是不是共產(chǎn)黨員,一眼就能看得出來。那些作戰(zhàn)勇敢,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準是黨員。”過去國民黨認定誰是“共黨分子”,把“不貪污”當成一個重要評判標準。國民黨高級將領杜聿明,一次到郭汝瑰家中探訪。當看到這位國民黨軍隊中將廳長,家里竟如此寒酸,客廳里的沙發(fā)還打著好幾個補丁,私下斷定郭汝瑰是“共黨分子”。多年后,杜聿明的猜測得到證實。
搞一次特殊,玷污一次形象;耍一次特權,失去一片人心。《關于加強新時代軍隊黨的建設的決定》強調(diào)要“堅定自覺反對特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特殊化”嚴重損害黨群關系和官兵血肉聯(lián)系,嚴重影響我黨我軍的形象和威信。
鄧小平曾告誡:“一個人只有不因為自己的功勞和職位而驕傲,不用來作為‘特殊化’的資本……否則,他的驕傲和放肆,必然會把自己淹死?!敝x覺哉也曾意味深長地說:“我們共產(chǎn)黨進城了,當官的特權跟著就來了。很多人感到這是天經(jīng)地義,我的親戚要我?guī)兔Π才殴ぷ鳎X得這是正常的。我的孩子也覺得坐我的小車,吃得比別人好,穿得比別人好,是正常的。我感到這些對我們黨來講,不正常,危險?!?/p>
習主席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勉勵新時代的廣大共青團員,“要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模范,帶頭站穩(wěn)人民立場,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艱苦是相對的,而奮斗是絕對的、永恒的。今天,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但吃苦精神一點都不能少,永久奮斗的好傳統(tǒng)一點都不能丟。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黨員干部都不能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關系顛倒,不能把以吃苦為樂、以奉獻為榮的精神淡化,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始終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遠大的志向抱負。
古兵法《六韜》曰:“將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又言“出隘塞,犯泥涂,將必先下步……軍皆定次,將乃就舍;炊者皆熟,將乃就食;軍不舉火,將亦不舉”。說的就是軍官必須帶頭吃苦。帶兵人作為一線指揮員、管理者,必須帶頭吃苦、帶頭奉獻、帶頭犧牲,不畏艱苦、不言辛苦、不怕清苦,把標桿立起來,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營造一種風氣、提倡一種追求、引領一種方向,方能贏得官兵“心上的任命”,形成“上下同心、其利斷金”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
編輯:廉穎婷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