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大不放小”,筑牢防汛安瀾的堤壩 |
| 【我要糾錯】 | 【字體:大 默認 小】【打印】【關閉】 | ||
| |||
工人日報評論員 吳迪
作為大江大河的“毛細血管”,中小河流、水庫和蓄滯洪區(qū)支撐和分擔著干流的削峰、攔洪、分洪任務,關涉“主干”的機理健康和流域安全。如果說大江大河是防汛的主戰(zhàn)場,那么,小溪小流也是不能丟的小陣地。
連日來,暴雨和洪水密集登場。據(jù)7月3日《光明日報》報道,在過去一個多月,珠江流域北江、西江中游累積降雨量分別為常年同期的2.3倍、1.8倍,均列1961年有完整資料以來第一位。與此同時,北方地區(qū)即將全面進入主汛期,我國南北方將全面迎戰(zhàn)防汛抗洪的壓力。專業(yè)人士介紹,目前防汛薄弱環(huán)節(jié)主要表現(xiàn)為部分中小水庫泄洪能力不足、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災害防御措施不足等。
近日,多個“第一”“最高”“最大”等關鍵詞,勾勒出“極端暴雨”“洪水來勢洶洶”的緊迫狀況。防汛抗洪、救災減災,成為當下不少地方的重要任務。
汛情之下,守住大江大河的堤防,發(fā)揮大中型水利樞紐工程以及蓄滯洪區(qū)的作用,是防汛減災的重要舉措。據(jù)水利部數(shù)據(jù),今年入汛以來至6月20日,珠江流域調(diào)度781座(次)大中型水庫攔蓄洪水203億立方米,減淹城鎮(zhèn)377個(次)、減淹耕地面積271.13萬畝、避免人員轉移288.73萬人;去年,全國3757座(次)大中型水庫共攔洪1146億立方米,減淹城鎮(zhèn)1149個,減淹耕地1371萬畝,避免人員轉移721萬人,有效保障了周邊百姓生命財產(chǎn)安全。
近年來在我國七大流域管理機構部署下,大江大河干流超標洪水防御預案已基本完備,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小河流超標洪水防御預案編制工作還未系統(tǒng)開展。
一般而言,流域面積小于200平方千米的河流被認定為中小河流。在我國,流域面積小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超過5萬條,它們是我國防洪減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往往是薄弱環(huán)節(jié)。特別是中小河流多分布于廣大鄉(xiāng)村,其防汛抗洪能力相對不足。同時,在全國現(xiàn)有的9.8萬座水庫中,95%是小型水庫,還存在病險水庫。也就是說,中小河流和水庫雖然體量小,但分布廣、影響范圍大,牽涉流域內(nèi)的耕地、經(jīng)濟、人口等諸多方面,其防汛減災能力直接關乎整體防汛大局以及災后恢復的成本。
近年來,有關方面始終將防汛這根弦繃得很緊,中小河流及中小水庫中的問題和風險越來越被關注。比如,有的堤壩和水庫修筑年代久遠,部分功能逐步退化;有的建設防洪標準較低,往往只能抵御十年一遇、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對于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等特大洪水缺乏招架之力;有的是建設及治理投入相對不足,疏浚、加固等維護管理滯后,隱患增加;有的是地形地勢特殊,水流湍急,治理難度大且發(fā)生災害的風險高,等等。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絕不能忽視“小壩大災”的可能性和危險性。作為大江大河的“毛細血管”,中小河流、水庫和蓄滯洪區(qū)支撐和分擔著干流的削峰、攔洪、分洪任務,關涉“主干”的機理健康和流域安全。因此,防汛須“抓大不放小”。
具體而言,對中小河流及中小水庫需要強化防守巡查,及時排查風險隱患;增加中小河流的水文監(jiān)測站點,加強洪水預報精準度;提升中小河流防御超標洪水能力;從長遠看,要強化中小體量的河流及水利設施的基礎研究,積累相關水文、生態(tài)等基礎數(shù)據(jù),用大數(shù)據(jù)、信息化手段提高相關預測預警模型的精準度和全面性——汛情、洪水的預警越精準、超前,風險評估、救災調(diào)度、多部門決策等就越科學,對經(jīng)濟社會和百姓安全而言就越有利。
“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無備?!笨椕芊姥纯购檫@張網(wǎng),必須盯住大江大河,同時也不能遺漏小溪小流。如果說大江大河是防汛的主戰(zhàn)場,那么,小溪小流也是不能丟的小陣地?!白ゴ蟛环判 保拍茏屨w防汛之戰(zhàn)更加協(xié)同、高效,確保神州安瀾、百姓無憂。
| (責任編輯:林楠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