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偉倫
通訊員 梁瀚偉
張女士為3歲的女兒小蘋果(化名)投保了一份重疾險,每年5000余元的保費,對這個普通家庭來說并非小數目,但她的想法很樸素:“孩子平安長大,比什么都重要?!蹦菚r的她未曾想到,這份保單會在4年后成為一場訴訟的起點。孩子身患疾病需要接受開顱手術,保險公司卻在理賠時以先天疾病屬于免責條款為由拒絕理賠。近日,北京市懷柔區(qū)人民法院對此案審理后發(fā)現,相關的免責條款并沒有證據證明在當時做了提示和說明,因此不具有法律效力,保險公司應當賠付。
2024年,7歲的小蘋果頻繁出現愣神、肢體麻木的癥狀。北京某醫(yī)院的診斷結果讓張女士如墜冰窟——顱內病變需立即接受開顱手術。手術同意書上簽字時,她的手抖得幾乎握不住筆,卻強撐著對女兒微笑:“做完手術,媽媽帶你去游樂園。”
手術很成功,術后的小蘋果逐漸康復,但醫(yī)療費用壓得這個普通家庭喘不過氣。張女士想起那份重疾險,遂聯(lián)系了保險公司,卻沒想到,保險公司的《拒付通知書》如一盆冰水澆下——“先天性畸形屬免責條款,保險責任終止”。
她反復摩挲著合同上“重大疾病”四個字,她不明白:“白紙黑字的承諾,怎能說變就變?”張女士反復翻看保險合同,發(fā)現免責條款竟以蠅頭小字擠在腳注里,內容也含糊其辭。更令她心寒的是,當初推銷保險的業(yè)務員并非保險公司員工,簽約時對這些免責事項只字未提。
“我不能讓孩子白白受苦。”張女士以小蘋果名義提起訴訟。
庭審中,保險公司以附加診斷的疾病編碼“涉及先天性畸形”為由拒賠,并申請醫(yī)學鑒定。聽著對方律師拋出“ICD-10”“Q00-Q99”等專業(yè)術語時,張女士攥緊女兒的病歷本:“我們老百姓,難道活該吃啞巴虧?”
案件的爭議焦點落在兩處:保險公司是否盡到免責條款的提示說明義務?小蘋果的病是否屬于免責范圍?
作為主審法官的楊亞妹翻開卷宗那一刻,同樣身為母親的她心頭一顫,本應是無憂無慮的年紀卻遭此病痛折磨。她在翻閱案卷時比對保險條款,發(fā)現免責內容缺失關鍵釋義;保險公司提供的材料中,既無售后回訪記錄,也無證據證明向張女士解釋過專業(yè)術語;查閱《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tǒng)計分類》(ICD-10),主診斷編碼明確不屬于先天性畸形章節(jié)。
“普通家長如何理解‘ICD-10編碼’?保險公司如果未盡提示說明義務,等同于給消費者埋雷。”楊亞妹與其審判團隊成員在討論案情時說。面對保險公司的鑒定申請,楊亞妹更顯審慎:“現有證據不能表明保險公司盡到免責條款的提示說明義務,免責條款不產生效力,此時鑒定不僅增加訴累,還拖延正義。”據此,法院對鑒定申請未予準許,綜合案情后,判決保險公司全額賠付。
保險公司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審理后,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結案后,張女士撥通12368熱線,點名感謝楊亞妹:“她辦案時特別細心,非常負責,對待案件特別公正,她雖然年輕,但法律功底強,特別親民、接地氣?!?/p>
母親節(jié)前夕,雨水淅瀝,張女士執(zhí)意冒雨帶女兒到法院致謝,楊亞妹勸她改日再來,她卻說:“這份感謝,我等了很久,一天都不想拖?!?/p>
見到楊亞妹,小蘋果掏出一張紙條:“法官楊媽媽,您不僅是一位既漂亮善良又公正的法官,更是我心中的光。感謝您為我和媽媽創(chuàng)造了一個公正的環(huán)境……我想成為像您一樣的法官?!?/p>
楊亞妹接過信時,眼眶微紅,她蹲下身,鼓勵勇敢的小蘋果:“你的信寫得真好。未來的法官,現在就要好好學習哦?!?/p>
編輯:蔣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