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 通訊員 謝昭聿 曹昊然
網絡游戲的“賬號找回”功能,本是為了幫助遺忘或丟失賬號信息的用戶恢復賬號訪問權限,有人卻盯上了這一功能,甚至將其視為“生財之道”。近日,經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盜竊罪判處胡某某拘役六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
網游世界紛繁多樣,購買資深賬號可以節(jié)約“新手時間”,資深賬號也就具有了交易的價值。2025年5月13日,胡某某聯(lián)系岑某某表示希望出售自己的賬號,雙方經估價后以3800元的價格成交,胡某某隨后簽訂了賬號轉讓協(xié)議。然而,售出了賬號的胡某某卻沒有履行協(xié)議,6月6日,胡某某通過賬號找回功能強制登錄了游戲賬號,發(fā)現(xiàn)賬號新裝備了不少稀有道具和裝備。
“這可比我之前賣值錢多了,最少也得一萬塊”想到這一點,胡某某瞬間動了“再賣一次”的念頭。他立刻聯(lián)系另一玩家劉某,表示要出售賬號,并約定以12000元的價格完成交易,同時再次簽署了賬號轉讓協(xié)議。正當胡某某想著找到了“生財之道”時,岑某某報警。
“網絡游戲賬號不僅承載著玩家的情感投入,更因其蘊含的勞動、時間和金錢成本,被法律明確認定為具有財產價值的‘虛擬財產’?!背修k檢察官經審查后認為,胡某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他人財富,數(shù)額較大,其行為構成盜竊罪。
2025年8月,該院以胡某某涉嫌盜竊罪向法院提起公訴。近日,法院經審理作出上述判決。
檢察官提醒:切勿將虛擬財產視為“虛擬”而無視其法律價值,更不能錯誤地認為通過“密保”找回游戲賬號只是“小事一樁”。在進行游戲賬號交易時,務必謹慎。若要交易,建議通過正規(guī)平臺,簽訂詳細合同,明確雙方權利義務,保留交易證據。
編輯:梁夢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