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利民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司法局印發(fā)《成都市公共法律服務開展便民服務五大提升工程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在全市創(chuàng)新開展便民服務信息公開、服務流程、維權質(zhì)效、咨詢熱線、智慧服務“五大提升工程”,充分發(fā)揮公共法律服務在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矛盾糾紛化解中的重要作用。
按照《方案》要求,各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需要對信息公開水平進行三個方面的提升:一是梳理并公示“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流程圖”“公共法律服務辦事指南”,確保群眾“一看即懂”;二是在便民資料架上放置《申請法律援助須知事項》,為辦事群眾做好相關釋疑工作;三是引導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申請人閱讀并簽署告知書,并將告知書回執(zhí)納入案件歸檔卷宗。
在為辦事群眾提供便利化服務上,對距法定時效或期限屆滿不足7日或有其它法定情形的,實行“容缺”受理服務,解決群眾申請“缺件難辦事”的問題。根據(jù)群眾需求提供錯時、延時公共法律服務,讓群眾少跑路。深化法律援助“全域通辦”,實現(xiàn)群眾法律援助申請“零跑腿”。
維權質(zhì)效提升工程則要求,在全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立“綠色通道”,為婦女兒童、老年人、農(nóng)民工、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進行優(yōu)先受理、審批和指派。同時,要組織專業(yè)法律服務團隊,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等存在特殊情況的群眾提供預約和上門服務。要在市縣兩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實行“5+X”公共法律服務供給模式,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服務、人民調(diào)解、律師服務、公證服務”5項基本服務和“司法鑒定、社區(qū)矯正、遠程視頻探視、心理咨詢”等X項拓展服務,讓群眾進“一道門”得“一站式”服務。
熱線咨詢提升工程主要是指通過持續(xù)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與“12345”政務熱線協(xié)作制度,成都市“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可為群眾提供7×24小時全天時人工法律坐席咨詢服務。同時,依托全市統(tǒng)一的“12348”指揮中心,實行線上咨詢和線下辦理同步開展的工作機制,促進群眾問題在線下及時有效處置。
智慧公共法律服務提升工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搭建公共法律服務自助辦理新平臺,通過智能終端、成都司法通微信小程序、智慧普法平臺、普法二維碼等,群眾可以自助制作常用法律文書、獲取模擬判決、學習法律知識;運用“線上+線下”手段,加強法律問題引導幫扶,為群眾提供“菜單式”“無接觸”的法律指引,讓群眾隨時隨地享受免費、便捷的法律服務。
編輯:張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