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劉歡
湖北省武漢市委追授他“全市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市公安局黨委號召全局廣大民輔警學習他的先進事跡和他對黨忠誠、勇于創(chuàng)新、一心為民、敬業(yè)奉獻的崇高精神;群眾在網上緬懷:“他不是烈士,但在每個危急時刻都挺身而出;他不是明星,卻是萬千家庭的守護神。這就是中國脊梁!”他就是武漢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隊警務技術四級主任萬松。
萬松犧牲后,本刊記者近日走進他曾經戰(zhàn)斗過的地方,聽家屬、戰(zhàn)友含淚講述他的故事。
開拓者
“白凈清瘦、戴著眼鏡,身上一股不服輸的勁?!?8年前,全國優(yōu)秀人民警察、武漢市公安局技術偵察支隊民警王勇見到萬松時的第一印象。
1997年,出身于警察世家的萬松從華中理工大學(現為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yè)畢業(yè),作出和父輩相同的選擇。
“他說,穿上警服才能實現抱負?!蓖昂糜巡吩芑貞浀?,“用技術革新守護一方安寧,是他畢生的信念”。為盡快提升辦案能力,萬松利用休息時間帶著地圖徒步丈量武漢城區(qū)大街小巷,記道路、記地標,苦練基本功。
1999年洪山區(qū)木器店店主遇害案是萬松參與破獲的首起重大案件。作為專案組唯一的技術民警,他連續(xù)48小時分析萬余條信息,成功鎖定兩名兇手的行蹤。專案組據此在湖北武漢、湖南懷化兩地排查布控,抓獲兩名流竄作案的犯罪嫌疑人,成功偵破湘鄂兩地搶劫、殺人等案件5起,收繳手槍1支、子彈10發(fā)。
同事們很快發(fā)現,遇到難“啃”的骨頭,找萬松準沒錯。
2016年的武漢公安,正站在傳統(tǒng)警務向智慧警務轉型的歷史關口。作為少有的同時具備偵查經驗與計算機專業(yè)背景的“雙料”人才,萬松被武漢市公安局選調參與組建大數據實戰(zhàn)應用中心,成為初創(chuàng)團隊6名核心成員之一。萬松干中學、學中干,參與繪制武漢公安大數據建設藍圖,把偵查經驗融入數據分析,推動警務工作從信息化向智能化轉型。搭建平臺初期,萬松帶著同事們到基層調研,一年間走遍17個分局、30多個派出所。2018年武漢公安大數據實戰(zhàn)平臺上線時,萬松帶領團隊通宵達旦駐守在機房,確保各警種的數據互聯(lián)互通。當系統(tǒng)顯示數以千計的民警同時在線使用時,平日里略顯沉靜的萬松,笑得像個孩子。
入警以來,萬松協(xié)助破獲全市重特大案件160余起,成為不可或缺的幕后英雄,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5次,獲評優(yōu)秀公務員2次。
傳道者
“我們的工作并不像一線的破案,會有現場戰(zhàn)斗的氛圍,反而是那些與數據、代碼、燈火相伴的日子?!蔽錆h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隊民警余志偉說,找不到突破口時,只能對著一個個表格發(fā)呆。
“越是這個時候,萬松越是守在我們身邊攻堅,從未缺席。他常說,一個人厲害不算什么,團隊都厲害才能撐起科技強警?!庇嘀緜フf。
在萬松篩選下,20多名有著數學、計算機等專業(yè)背景的年輕民警加入武漢公安大數據團隊,畢業(yè)于南開大學數學系的胡欣便是其中之一。
“我剛到大數據實戰(zhàn)中心時,全國公安系統(tǒng)幾乎沒有系統(tǒng)、規(guī)范的數據分析報告。萬松帶著6個人,從零開始摸索?!焙勒f,萬松經常提醒,要結合實戰(zhàn)需要去解決問題,學會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支撐觀點,給領導提供決策依據。
2017年第一次寫跨年夜安保分析報告時,為核實江漢路的人流預測值,萬松帶著眾人蹲在指揮中心調出近三年的監(jiān)控錄像,一幀幀硬數圖像里的人頭。那份報告里有268個數據,萬松拿著計算器挨個驗算,發(fā)現有個小數點標錯了,立刻用紅筆圈出來:“不要看這個警力部署差了0.1%,放到現場就是幾百人的安全隱患!”
從那時起,每逢重大時間節(jié)點,大數據中心就完成一篇重要報告,8年攢了160多篇。每個數據萬松都認真琢磨、思考。
“有一次,分局交來的一份報告只有兩頁紙,數據邏輯寫得不清楚。萬松開著他的舊車,帶著我們跑遍全市各個分局,核對情況、傳授方法、現場培訓,不厭其煩。”胡欣說,各個單位漸漸有了自己的數據分析師,寫的報告更規(guī)范、更有實用價值。同時,萬松組織大家將這些經驗寫成一本教材——《大數據分析與警務實戰(zhàn)》,讓更多的同行能夠通過自學當好一個數據分析師。
燃燈者
在萬松的辦公室靠墻處,有一張黑色沙發(fā),長約一米五,有時加班到深夜,他就蜷在上面瞇一會兒。
5月26日下午,武漢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隊民警王國棟和胡欣去叫他開會?!拔覀兺崎T就見他坐在沙發(fā)上,頭微微昂著,像在望著窗外的天。”王國棟喊了聲“萬大”,沒應。那張陪萬松熬過無數夜晚的沙發(fā),成了他最后告別的地方。
翻開萬松的工作日志,每一頁都寫滿了對職責的堅守。
萬松犧牲后,妻子張熙翻閱聊天記錄,萬松說得最多的是:“我今天加班”“我在開會”……
萬松將對親友的愛,化于一個個無聲的細節(jié)中。他辦公室抽屜里常年備著點心,誰加班錯過飯點,他就默默把食物推到誰面前,自己卻常常忘記吃降壓藥;兒子住校后腸胃不好,他加班到深夜仍驅車1個多小時趕到學校,帶兒子去醫(yī)院掛急診;妻子愛做烘焙,再忙他也抽空學習相關教程,趁著周末陪她一起做烘焙。
目前,由萬松初創(chuàng)的團隊仍在高速運轉,他親自參與搭建的數據模型仍在源源不斷地為各類警務工作提供數據支撐,他編織的數據“天網”仍在守護著這座超大城市。
“他總說,數據是有生命的。那些凝結著他智慧的代碼,正替他繼續(xù)守護著這座城市。他未竟的算法,將由我們接續(xù)優(yōu)化?!蔽錆h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隊民警向一丞說。
編輯: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