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章寧旦
省市縣三級成立由黨委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平安建設領導小組;社會心理服務站(室)實現鎮(zhèn)街100%覆蓋;建成鎮(zhèn)街綜治中心1609個,配備專兼職網格員19.6萬名……一項項工作、一個個數據,是近年來譜寫新時代平安中國建設廣東篇章的有力注腳。
“各地各有關部門把平安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全力防風險、保安全、護穩(wěn)定、促發(fā)展,持續(xù)打造全國最安全穩(wěn)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huán)境最好的地區(qū)之一?!睆V東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省委平安辦主任袁古潔介紹說,廣東省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不斷夯實政治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基層基礎,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fā)展格局。
夯實平安建設體系“四梁八柱”
“我們必須統籌發(fā)展和安全,不斷提升風險防范化解能力?!睆V東省委平安辦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廣東突出“大平安”理念,構建“大安全”格局,把平安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一體謀劃、整體推進,搭建并夯實平安建設體系的“四梁八柱”。
一方面,強化組織領導能力。省市縣三級全覆蓋成立由黨委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平安建設領導小組,鎮(zhèn)(街)探索建立平安建設協調運作機制,上下聯動整合資源力量,把黨的領導優(yōu)勢轉化為平安建設效能。
另一方面,不斷健全制度體系。出臺《廣東省平安建設條例》,成為全國首批完成平安建設專門立法的省份之一。省委、省政府印發(fā)《關于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平安廣東的意見》《“十四五”平安廣東建設規(guī)劃》《廣東省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十四五”規(guī)劃》。同時,以貫徹執(zhí)行《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為抓手,推動省市縣三級建立完善縱到底、橫到邊的平安建設制度體系。
此外,擰緊責任鏈條。各級平安辦履行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督促落實職責,建立健全重點行業(yè)領域平安建設協調機制,形成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chuàng)、齊抓共管局面。同時,落實平安廣東建設領導責任制和目標管理責任制,發(fā)揮導向激勵作用,倒逼責任落實。
在制度牽引下,廣東各地各有關部門打好維穩(wěn)主動仗,落實“重點個案交辦督辦”“領導包案”“一案一策”措施,最大限度將矛盾和風險化解于無形。
全面打通應急處突“最后百米”
走在廣州大街小巷,“最小應急單元”標識隨處可見。最小應急單元的普及,有效解決了突發(fā)公共安全事件先期處置“最后一百米”問題。據了解,近年來廣州市打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必勝”的最小應急單元防控體系,確保風險隱患防范在前、化解在小、處置在早。
“為進一步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全省設置了‘1、3、5分鐘’快反圈,組建最小應急單元?!睆V東省委平安辦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廣東還不斷加強公安武警聯合武裝巡邏,建設治安巡防管控“四個一”體系,打造網上網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打防管控一體的社會治安新格局。
統計顯示,近3年,廣東刑事警情、八類嚴重暴力犯罪案件、命案發(fā)案均同比大幅下降。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政法各部門精準施策、久久為功。如,以打開路、打防并舉,掛牌整治重點地區(qū)和突出問題;常態(tài)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12337平臺線索按期核查完結率達100%,目標逃犯到案數全國第一;打擊整治養(yǎng)老詐騙,立破案、排查問題隱患、追贓挽損等綜合指標居全國前列。
針對問題青少年、社區(qū)矯正對象等重點人群服務管理,廣東加強人文關懷和跟蹤幫扶,省市縣三級社區(qū)矯正委員會已全覆蓋,社會心理服務站(室)鄉(xiāng)鎮(zhèn)(街道)覆蓋率達100%。針對安全生產綜合治理,全覆蓋推進道路交通安全風險防范排查、重大危險源企業(yè)和重大危險源排查等專項整治,同時高標準抓好防汛防旱防風工作。2022年,全省安全生產事故數、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同比均明顯下降。
創(chuàng)新發(fā)展基層治理“楓橋經驗”
梅州“定分止爭客家圍屋法”、潮州“茶文化六步調解法”……一批富有嶺南文化特色的創(chuàng)新實踐在基層解紛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助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矛盾不上交”。
近年來,廣東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全面提升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yè)化水平。
當前,廣東正全力構建“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把鄉(xiāng)鎮(zhèn)(街道)作為“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主戰(zhàn)場”,以綜治中心為樞紐,以綜合網格為單元,以“粵平安”社會治理云平臺為支撐,整合法院、檢察、公安、司法行政等基層力量,不斷夯實平安建設根基。目前,全省已建成鎮(zhèn)街綜治中心1609個,配備專兼職網格員19.6萬名,實現網格化服務管理全覆蓋。
廣州“紅棉指數”、深圳“社區(qū)發(fā)令、部門執(zhí)行”機制、惠州“粵心安”健康服務社、江門“綜治中心+信訪超市+外送服務”機制、清遠“網格化+信息化”“網格員+信息員”建設……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廣東各地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推出不少新經驗、好做法。其中,廣州“最小應急單元”、深圳群眾訴求“光明模式”、珠?!捌桨?”指數、汕尾“民情地圖”等經驗做法在全國獲交流推廣。
人民群眾是基層治理的源頭活水。目前,廣東建立各類群防群治組織9.2萬個,各地城區(qū)“一社區(qū)一警兩輔”、農村“一村一警(輔)”覆蓋率達100%。今年8月,廣東首次在省級層面召開見義勇為英雄模范表彰大會,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廣東匯聚強大正能量。
率先建成行政執(zhí)法“兩大平臺”
“我們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平安廣東建設,為平安廣東建設鋪好法治之軌、暢通法治之道。”廣東省委平安辦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一方面,廣東用法治思維謀劃平安建設。始終把法治方式作為推動工作、解決矛盾的基本方式。在全國率先印發(fā)貫徹實施民法典進一步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率先建成行政執(zhí)法“兩平臺”(即信息平臺和監(jiān)督網絡平臺),并實現省市縣鎮(zhèn)四級應用全覆蓋,深圳、珠海、廣州南沙區(qū)獲評全國首批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qū)。
另一方面,用法治方式解決矛盾問題。不斷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推進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更好通過民事訴訟途徑解決社會矛盾。同時,不斷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的多元化解紛機制,認真解決群眾合理合法訴求。
此外,用法治力量引領社會風尚。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guī)劃,全面落實“誰執(zhí)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推進“一站式”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全省法院跨域立案服務覆蓋率達100%;持續(xù)加大公益訴訟辦案力度,提升公益訴訟質效;深化“放管服”改革,365項公安服務事項上線“粵省事”;實行法律援助申請“市域通辦”,覆蓋城鄉(xiāng)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廣東始終以法治力量引導人們向上向善,從源頭減少社會矛盾和問題?!睆V東省委平安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努力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廣東,以新安全格局護航廣東高質量發(fā)展。
編輯:李紀平